恪守医者仁心 打造匠心之魂——滨州沪滨爱尔眼科医院发展的文化脉络
会员风采|2023-11-16|阅读:
守医者仁心  打造匠心之魂
——滨州沪滨爱尔眼科医院发展的文化脉络

高级记者、鲁北晚报原副总编  崔吉本

滨州沪滨爱尔眼科医院CEO  宋保华


事业发展,基业长青,每一位领导者无不梦寐以求,但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魔咒,富不过三代的梦魇,变幻莫测的市场,让人或犹豫不决错失良机,或头脑发热损兵折将,或饥不择食顾此失彼,如何正确把握战略机遇令人绞尽脑汁。当然,也有穷则思变,一变则通;有破釜沉舟,绝处逢生;还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有凤凰涅槃,向死而生。怎样才能行稳致远,考验着领导者的智慧和胆量。

滨州沪滨爱尔眼科医院是一家社会办医疗机构,二十年风雨兼程,从创业之初的几名医生和租赁的诊室,逐步发展成为鲁北及黄河三角洲地区规模最大的,集临床、教学、科研、保健于一体的知名专科医院。“让个人良心成为团队良心,个人梦想成为集体梦想,文化认同是团队的生命线、医院的压舱石。”綦跃勤院长一语破的。

以文铸魂,以文兴业,文化柔性引领代替传统刚性管理
单纯对人的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不能换来长久的高效率和丰富的创造性。从创业的那天起,綦跃勤就把这种清晰的理念铭刻于心,将管理的核心由行为层转为观念层。綦跃勤说,对手不是对方,而是自己的初心。笃定初心,是沪滨文化打下的第一根桩。
当年的沪滨眼科医院,房是租的,人是聘的,设备简陋,局外人对其不屑一顾。綦跃勤深信,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团队而卓越,因感恩而幸福,因学习而改变,因行动而成功。一个人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站哪里,他身后站着一群什么样的人。因此,医院创建伊始,他就将初心的DNA植入团队每一个成员的灵魂。
作为医院,患者满意是最高标准,患者满意源于优质服务,优质服务源于优秀员工,而优秀员工源于对团队的价值认同。因此,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营造什么样的文化,既关系到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团队,更关系到患者的健康。

1.jpg

对于患者,诊疗技术很重要,与它同样重要的,是医生的良心。只有中专学历的游秀芳,专业技能没有优势,二十年前来到沪滨,问她为什么选择沪滨,她说自己是家族里第一个学医的人,人生目标很简单,就是一心一意为那些与父母一样的百姓看好病。这份“简单”的爱心与沪滨文化同频。从此,綦跃勤手把手带起这个小徒弟,观察、问询、打针、包扎、换药,从乡村义诊到主刀白内障、玻切、泪囊炎等手术,七年后,她考取了执业医师,2014年成为主治医师,2022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她说:“20年前的患者,今天我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我就记住院长一句话,把病人当亲人!”
对有梦想的员工来说,他们追求的是终身就业能力,而不是终生的饭碗。李晓静毕业于山大医学院临床本科,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青岛大学眼科学硕士。读研之前,她曾来沪滨短暂实习,天天见到綦院长诊室门前排起长队,她发现上午门诊下午手术的院长从来没有水杯,曾问“连喝一口水的时间都没有吗”,得到的回答是“假如眼前是咱的父母兄妹,哪还有心思喝水”。毕业后的李晓静没有犹豫,欣然扎根沪滨。工作十年,她全面掌握了角膜炎、白内障、青光眼的诊疗技术,以及ICL手术、全飞秒、半飞秒手术等矫正近视技术,大大提升了自身乃至沪滨的实力。医院与个人建立起融洽的心理契约,医院发展的过程,也是个人初心升华和满足的过程,文化认同,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尽职尽责才能守正创新。
保持初心,才能心甘情愿的释放最大能量,并从中收获幸福感。滨州沪滨爱尔眼科医院没有将良心、爱心、仁心之类的词语写在纸上贴在墙上,也没有“谁砸了医院的牌子,医院就砸谁的饭碗”的严辞,而是院长以身作则践初心,员工自上而下共努力,从而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守护好医患之间弥足珍贵的信任与尊重
凡医院,无不把“患者至尊”“生命至上”作为自己的信条,并作为医院文化的重要部分。小病挨,大病拖,实在没办法才去医院,这是20年前农村的真实状况。即使今天,对广大的基层百姓而言,依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看不了名医,住不起名院”等问题。因此,沪滨为自己立下一个铁规矩,让老百姓花最少的钱看得了病,看得起病。患者定乾坤,是沪滨文化的第二根桩。
有人认为,文化很虚,很宏观。其实文化很实在,也很具体,甚至看得见摸得着,因为人们一切现实的言行,都是其文化的真实体现。2003年,刚刚建院的沪滨派出第一辆流动扫盲车,院中的骨干医生悉数上阵,免费为老年人进行眼底检查,同年山东省第一届眼底病学术会议在沪滨召开,令诸多同仁刮目相看。2004年,医院第一辆免费接送患者的班车开通,20年来风雨无阻,赢得了患者的一致称赞。2007年,沪滨首次承接政府开展的白内障复明工程,滨州的贫困家庭眼病患者如沐春风……
当第一辆免费接送专车开上偏远乡村的时候,不少人不以为然。20年后的今天,班车从1辆变成了12辆,接送线路由一条变成12条,再由多条线路织成一张网,从滨州全部县区乡镇发展到毗邻的东营市、德州市、淄博市以及河北省沧州市部分村庄。当年,这对于体量小、名气小的沪滨来说,每年上百万的花费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超过2000万元。綦跃勤说:“医学伦理告诉人们怎样才能更有利于患者,而经济学伦理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医院不是企业!”

2.jpg

百姓的信任极其珍贵,摧毁它可能只需数日,培植好则需一点一滴经年累月的积累。作为“白内障无障碍市”和“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定点医院,沪滨曾连续三年为11000多位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给广大患者带来近千万元的实惠。2012年4月,沪滨与滨州红十字会开展了“眼底病光明工程”,为因糖尿病引起的贫困眼底病患者提供大额专项救治。2014年10月,沪滨承接“慈善光明行——五保供养对象白内障患者救治”项目,为7000多位五保供养老人免费查体,130位符合手术条件的老人重见光明。

3.jpg

今天的沪滨爱尔眼科,每日的门诊量超过两千人,可谓应接不暇,还有必要继续耗资、毕恭毕敬的免费接送吗?有必要。沪滨人坚信,任何对信任与尊重的轻视都是堕落。屈光科主任韩云飞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我省某三甲医院眼科,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沪滨看到一幕:一位农村大娘白内障手术后,对眼药水的用法不明白,綦跃勤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一连嘱咐了六遍,耐心的程度让她无法忘怀。她毅然辞去公职来到了沪滨,她说:“身为医生,我从此掂出了尊重的分量。”
同一行业,有的车水马龙,有的门可罗雀。免费接送专车是医患之间的桥梁,它满载的是信任。綦跃勤说:“医生永远没有权力说患者挑剔,如果你忽略了患者的需求,还觉得无关紧要,那便是事业衰落的开始。”顺风顺水的沪滨始终保持清醒,2022年9月,因患者过多,总是大排长队,医院成立了医疗服务部,这个部室的首要职责,就是一对一陪同患者,患者多的时候,部室有绝对的权力调动医院行政后勤包括正在休班的医护人员迅速到岗服务患者。


尊重价值,促进发展,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凸显个性文化
个体差异造就了文化个性,接受并尊重个性的发展才能塑造健康包容的企业文化。要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愿望,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发展。注重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沪滨文化的第三根桩。
在医院与个人荣辱与共的理念下,院管理层甘当助手,利用各种机会,寻找各种途径,选派青年医师到知名学院培训,跟随名医学习,提升医院高层次人才的管理能力、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宋玲是沪滨第一个研究生,2009年9月毕业后入职医院,由院领导直接引荐,拜上海交大第九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亚太地区眼整形外科学会主席、院士范先群教授为师,全面系统的学习眼整形、美容手术,逐步成长为医院眼整形科主任。辞去三甲医院公职来到沪滨的孙娟,綦跃勤院长亲自为其制定培养计划,从白内障超声乳化PD学习到参加白内障复明工程组,再到飞秒平台应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规划与操作、青光眼诊治等,一年的手术量达到两千例。医院还鼓励她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与辩论赛,仅2021年一年,共参加14场全国性学术交流,获得白内障手术大师病例大赛全国总决赛第二名,晋级白力士手术规划大师赛全国决赛,并被安徽医科大学录取为在职博士。
同行同根同心。綦跃勤说:“肩膀是用来抗的,能让年轻人站上去,就实现了它的价值。”为此,他乐此不疲。目前,医院已有两人入选发掘与培养视光与小儿眼科领域的专业青年人才“优才计划”,两人入选培养高水平临床与科研复合型人才“博才计划”和战略性人才培养“岳麓计划”。作为社会办医疗机构的沪滨爱尔眼科医院,近五年来发表4篇SCI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并获得6项发明专利。

4.jpg

文化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符号,如何让文化认同撬动出看得见的力量,沪滨的答案是全力搭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唇齿相依,唇亡齿寒,员工是医院另一个意义上的“客户”,他们的诉求不可忽视,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未来着想,方能共享、共荣、共成长。